安化獅子舞既是一種娛樂也是一種祭賽
作者: 發(fā)布時間:2021-11-30 21:40 信息來源: 安化新聞網 瀏覽數:
過去,安化獅子舞既是一種娛樂,也是一種祭賽,祭賽又叫賽會,是民間來求神賜福的形式,用儀伏鼓樂、雜戲,迎神出廟,周游街巷。安化的祭賽活動基本上有兩種:一種是久旱不雨,山塘,溪流完全干涸,人們失去了抗旱能力,或者是城隍菩薩生日而又獲得他老人家恩惠的時候,就從城隍廟迎出城隍菩薩,用敞轎抬著,各村的舞龍隊的五六條龍跟在后面,鑼鼓銃炮喧天,周游街巷和附近村莊,以祈求龍王賜雨或天神賜福。這種賽會是不定期的,另一種便是每年正月的獅子舞了。每年正月初一,“獅子會”的會首,把木刻的獅子面具和布帛的綴著染紅的麻的獅子被,從???庫里請出來,供在神龕上,與會員沐浴更衣。端一缽連皮整塊的熟豬肉(約五六斤),肉上不插筷子(獅子吃肉是不用筷子的),放在桌上,焚香燒紙,燃放鞭炮,虔誠禮拜。會首口中念念有詞,內容是祈求獅神保護一方居民人興財旺,六畜安寧,這算是給獅神拜年。然后按預定計劃,在掌燈時分與龍燈、地花鼓、耍蚌殼、踩高腳、抬故事等一齊出發(fā),周游街巷和進行各種表演。給獅子舞伴奏的樂器,俱是大鑼大鼓,主要是渲染一種氣氛。居民在家門口焚香插燭,鞭炮相迎,十分熱烈。 這種宗教祭賽活動,與民間娛樂,風俗習慣,又互相滲透。過了初二、三,獅子舞就要深入到百姓家了。開始只是到向獅子會作了邀請的人家去,后來發(fā)展到只要誰家有了特大喜慶,如進學中舉、結婚生子、新居落成等就去賀喜,叫“賀獅子”。獅子來賀喜,是主家祈福的機會,所以必須恭敬如儀,迎進送出,同時硬骨頭出???米、包封用燒紙包著銀錢、銅錢或鈔票,外裹紅紙,以圖吉利,端正地放在???米上。耍完獅子后,由獅子會的“財會人員”帶走。 在舞獅子的過程中,獅子會的人要朗誦贊語,叫“贊獅子”。在震耳欲聾的鑼鼓聲中,贊獅子的拉長聲音大喝一生:“呃——”,鑼鼓立即停止,獅子也停止舞動,廳堂里一片肅穆,大家垂手恭聽。贊獅子的就誦道: 獅神獅神,聽我分明:今到△府,來賀新春,人興財旺,六畜安寧,風調雨順,五谷豐登。 贊語的內容,因情而異,并不雷同。如果是賀喜結婚,就贊道: 獅王獅王,聽我端詳:今登△府,來賀鳳凰。郎才女貌,地久天長,百年好合,五世其昌。 賀新建居的,贊道: 獅王獅王,聽我端詳:今來△府,參拜華堂。金梁玉枝,閃發(fā)毫光。子孫發(fā)達,百事順暢。財星高照,萬代吉祥。 祝主家高壽的,贊道: 獅神獅神,聽我分明。今來△府,恭賀壽星。福如東海,壽比南山。美酒三杯,仙桃一籃,長生不老,永保康安。 這些贊語的內容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,那就是祈求獅神賜福,庇佑。 有時為了感謝主家佳肴美酒的盛情款待,也這樣贊道: 獅子頭上九個坨,我贊主家盛情多: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,有了如此,還要如何! 有時,主家也回贊: 獅子頭上一點紅,感謝各位進柴門。無有好酒來招待,一掛爆竹敬獅神。 也有贊耍獅子的人: 獅子耍得快如風,好比天將下凡塵。不是天上金羅漢,定是人間玉麒麟。 贊語有的是事先請當地文人撰寫的,也有的是口才好的人臨時根據情況隨口而出的,一般都能切合實際,語意吉祥。在朗誦的過程中,每贊一句,旁邊的人,不管是獅子會的還是主家,必定齊聲稱贊:“好的!”而贊誦者誦到最后一句時,必加上一“羅”或“啊”的襟字,提高腔調,拉長聲音,暗示樂隊,一時鑼鼓又震天動地的響了起來,那些跟上幾里路,一場一場接著看的熱心觀眾,那些不辭辛苦的獅子會會員和熱情的主家,便從這種熱烈而又嚴肅、親切而又虔誠的宗教文化氛圍中,獲得享受,得到滿足,朦朧地感到未來的幸福的降臨。 梅山文化產生的時代已經遠去了,可梅山文化的影響卻一代一代地延續(xù)下來直至20世紀50年代末。
責任編輯:夏樂天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