雪峰山脈安化段也可能是茶樹起源地
作者: 發(fā)布時間:2020-08-05 18:26 信息來源: 編輯部 瀏覽數(shù):
安化云臺山,是雪峰山脈安化段資江北岸的重要山系,海拔近千米。眾所周知,雪峰山脈是云貴高原東坡過渡到江南丘陵的東側邊幅,是中國第二級地勢階梯的南段轉折帶,是一個比較獨特的地理單元。安化境內的雪峰山脈,正處于北緯30度左右的“地球臍帶”,是江南古陸經(jīng)加里東運動和燕山運動作用而成的高山深谷。也正是因為這些形成于白堊紀之前的高山深谷,保護了之后產(chǎn)生的眾多動植物,使其免受第四紀之后歷次冰河期的劫數(shù),得以繁衍至今。這其中,就有山茶科的茶樹。 茶樹按其植株形態(tài)分為喬木型、小喬木型和灌木型,按其成熟葉片大小分為特大葉類、大葉類、中葉類和小葉類,按其萌芽時限分為早芽種、中芽種和晚芽種。按這三個分類等級,當有36種類型,安化茶樹資源普查過程中發(fā)現(xiàn)的安化群體種,除喬木型系列較少外,幾乎所有種類都有發(fā)現(xiàn)。在安化群體種中,云臺山大葉種又稱云臺山種、安化種,它屬于小喬木型或灌木型,特大葉類或大葉類,中芽種或晚芽種。有人說安化群體種是唯一以縣命名的茶種,其實并不符合事實,中國很多茶樹品種是以縣命名的,比如祁門種、福鼎大白茶等。但安化云臺山大葉種,確實是中國1965年確定的21個優(yōu)良茶樹品種之一,也是最為著名的8個大葉茶種之一。解放后,茶葉科技工作者以云臺山大葉種等安化優(yōu)良茶樹品種為母本,先后成功選育了湘波綠、櫧葉齊、安茗早等一批良種茶樹,并向全省乃至全國茶區(qū)推廣。 安化云臺大葉種茶樹的發(fā)現(xiàn)和推廣,不僅促進了湖南乃至全國茶葉種植水平的提升,而且為進一步研究茶樹的起緣提供了新的線索。在解放前后的安化茶樹資源普查中,曾經(jīng)發(fā)現(xiàn)過喬木型茶樹的存在。就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組織的云臺山大葉種調查中,也發(fā)現(xiàn)了眾多的小喬木型大葉種茶樹,甚至還選出27個優(yōu)良單株,編成了《云臺山茶樹良種資源圖譜》一書(現(xiàn)藏益陽市知名茶文化研究者汪勇處)。其中記錄的云臺地區(qū)小喬木型大葉種茶,最高樹高達到兩米多,成熟葉片面積50平方厘米以上。茶學界認為,喬木型與小喬木型茶樹,是茶樹品種中最接近原始品種的類型。那么,我們更愿意相信,在遠古時期,茶樹可能最早起源于雪峰山中段的安化縣云臺山一帶。其最有力的證據(jù),就是雪峰山脈最終形成于距今2億1千萬年到6500萬年前的燕山運動時期,早于西南喬木型茶樹聚生地(形成于喜馬拉雅運動)形成之前。也就是說,很有可能在喬木型茶樹傳播至中國西南地區(qū)之前,它們已經(jīng)廣泛分布于雪峰山脈一帶。而安化茶樹群體種眾多的種類和茶樹類型,也是茶樹可能起源于雪峰山脈的有力旁證。
責任編輯:夏樂天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