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av porn,jav porn hd|jav porn streaming_jav porn tube

安化近代茶業(yè)興衰史
作者:     發(fā)布時間:2020-08-05 18:26     信息來源: 編輯部整理     瀏覽數:

    近代安化茶業(yè),經歷了由興到衰的曲折過程。

    1685年《湖南通志》記載:長沙府所屬12縣,共產茶約12500噸,其中安化占70%。18世紀,國際茶葉市場以紅茶為主體,我國處獨占地位,安化是湖南最早創(chuàng)制紅茶的縣份之一。

    鴉片戰(zhàn)爭結束后,五口通商,廣州成為最大的茶葉出口市場。由于英、美等10多個資本主義國家搶購我國紅茶,廣東商人因貨源不足,乃于咸豐四年(公元1864年)來縣采購茶葉,見地位適宜,人工低廉,即設立"廣莊"收買茶葉,制造紅茶,傳授制茶技術,引導茶農生產紅茶。

    福建的武夷紅茶,暢銷國際市場,安化紅茶問世以后,很快譽滿全球。同治《安化縣志》載:在紅茶初興起時,茶商打包封箱,竟冒稱武夷紅茶出售,銷路很好,孰知安化紅茶清香味厚,不亞于武夷,于是公開以"安化"字號進入國際市場,暢銷西洋等處,以致享有"無安化字號不買"的崇高聲譽。

    紅茶銷路甚暢,售價亦佳。大部分茶商改制紅茶,促進了茶區(qū)的迅速擴大,產量劇增。年產銷量10萬箱(約3024噸),咸豐年間倫敦茶葉市場已有"湖紅"名稱。安化紅茶作為"湖紅"的代表,與安徽的"祁紅"、福建"閩紅"曾鼎足而三,同為中國紅茶的正宗。1915年在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商品博覽會上榮獲金質獎章。

    18世紀中后期,印度、錫蘭的英國的扶植下發(fā)展休葉(99%為紅茶),品質優(yōu)良。很快風靡世界茶葉市場,產對華茶采取限制措施,迫使出口逐漸減少,1893年中國銷英茶葉僅及印度的1/4、錫蘭的1/2,國茶不圖改進,商品缺乏競爭力,從此外銷走向衰落,1900年銷英僅6關擔(約合0.4噸)。

    俄國是在印度、錫蘭紅茶奪中國英銷市場之后,于1894年取代英國進而控制中國市場。安化紅茶在俄國極受歡迎,光緒年間從漢口出品銷量很大,1915年高達10684噸。十月革命后中蘇關系時斷時續(xù),茶葉外銷則時減時增。1941年因太平洋戰(zhàn)爭爆發(fā),海運中斷,茶葉外銷交通阻塞,1943年除安化加工紅茶3000箱(90噸)外,全省幾乎停止生產紅茶。

    黑茶在銷區(qū)有良好聲譽,一直經久不衰。道光(公元1820年)以前,每年銷量達7.2-8萬擔(4300~4700噸),咸豐時(公元1851~1861年)產銷4萬擔(2400噸)。以后紅茶興盛時,黑茶相對減少,1915年產花卷1.2萬卷(每卷約37.25公斤,合375噸),1932~1937年有所回升,年平均產黑茶7.3萬擔(3650噸)。但長期以來,縣內黑茶除一部分在產地制成花卷及散茶外,在都只能作為原料,運到陜西涇陽壓制成磚,以蘭州為集散地,銷往陜、青、寧、新等地。抗日戰(zhàn)爭期間,交通阻塞,西北市場磚茶奇缺,而安化黑茶大量積壓,1939年~1942年共積引包1500來引(每引票40大包,每包重67.5公斤,計75000擔,折合3750噸),花卷20000擔(1000噸),引茶原料12000多包(每包62.5公斤,計750噸),共11萬擔(折合5500噸)。

    抗日戰(zhàn)爭勝利后,蔣介石又發(fā)動內戰(zhàn),國民黨資本進一步壟斷茶葉貿易,以極低的官價收買茶葉,苛捐雜稅不一而足,買辦洋行互相勾結,加上貨幣貶值,茶農入不敷出,迫使挖掉茶蔸改種雜糧,小淹、邊江、江南坪、鴉雀坪、酉州、黃沙坪、東坪等處大批茶行倒閉歇業(yè)。1949年,僅產茶2370噸,茶區(qū)經濟衰退,百業(yè)凋零,茶農生活痛苦不堪。

責任編輯:夏樂天